買房不外乎關注戶型、地段、未來發展的配套、產權合法性、房屋買賣的相關支出以及開發商價格策略識別、房源銷控等。想要修足買房功課,首先要搞清楚常見的購房誤區,購房者一不小心遺漏的細節,損失的可就不止 了。
戶型不是越大越好
堅持布局合理、分工明確、夠用就好的原則。
三口之家若是住在2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里,難免會有缺乏人氣、不方便打掃的困擾。選購一套戶型合適的房子(房型緊湊,過道、陽臺、客廳等面積控制合理),讓每一處都有適合的利用價值,不必太多繁瑣的家具裝飾,物業費也在可承受范圍內,從而避免無謂的浪費。
樓層不是越高越好
同棟樓的房子,會按照樓層的高度來定位價格。樓層越高,越是受人追捧,房價也順之高走。雖然樓一點風景好,采光好,但是從經濟角度出發,低樓層的房子更實惠、更方便。
樓間距較大、采光效果良好的低樓層房子擔得上“物美價廉”四個字。對于有老人的家庭來說,低樓層不僅出入更方便,利用率也相對較高,更是一個較好的選擇。
此外,高樓層噪音少也是誤區之一,一般9樓到17樓是聲污染較嚴重的樓層。
勿以地價判斷地段
判斷地段的正確方式應是結合需求進行,就比如自住買房,交通通達時間與生活配套是主要判斷標準,能夠滿足職場要求以及日常生活所需即可。
另外,隨著城市功能區不斷更新,商務區是否一定適合置業,這是一個重大誤區。
配套投入使用的時間無關緊要
看房時,開發商會為購房者描繪出完善的、醫療以及商業服務配套,而周邊配套大多還在規劃或正在建設中,撇開這些配套能否成真不說,你知道它們什么時候才能投入使用嗎?等到入住時才發現孩子解決不了,老人無處看病,可就什么都晚了。
謹慎認識贈送的附加值
為了消除消費者對公攤過大的顧慮,開發商可能免公攤銷售,為了消除人們對電梯維護費的顧慮,開發商可能為了促銷免除幾年的電梯維護費用,為了消除人們對物業過高收費的顧慮,也可能贈送幾年的物業管理費,這些都是短期行為的刺激銷售政策,沒有什么重大意義。
好不要參與卡式銷售項目
如果每個買房人都能夠理性認真地對待買房選房,不急于表達自己的消費意向,開發商的隨意性將會下降許多。為常見的做法就是排隊選房,通過需求集中來刺激價格上漲與調控房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