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一個傳統的中國人,不得不承認,房子對我們來說,承載的東西太多了,穩定生活的前提、孩子的教育、甚至是夫妻的感情、和丈母娘之間的關系,這一切似乎都建立在了是否有房的基礎上,尤其對女人來說,家庭帶來的安全感要比化妝品、名牌包來的實惠得多。近幾年,上有老下有小的80后逐漸的退出了房產市場,取而代之的是性格標新立異的90后,部分90后已經到了適婚的年紀,作為從誕生以來就飽受爭議的他們來說,房子似乎并沒有那么大的吸引力,該不該買房這一事大家的想法也是褒貶不一。其實不光是90后,大部分老百姓也都對該不該買房一事沒有了明確的主意,尤其是經過了最嚴調控的2018年后,大家關于買不買房的爭論一度達到了白熱化的狀態。
在“房住不炒”政策的引導下,使得2018年年內累計各項調控政策多達450次,成為了歷史上房地產市場調控最緊密的一年,樓市也出現了積極的變化。這讓很多已經買了房和還沒買房的人,人心惶惶,還沒上車的人手里緊緊攥著首付款不知該如何是好,現在下手怕未來還有降價的可能,另一方面,大家都已經認識到現在的房產市場大不如從前了,買房已經不是一定會賺錢的買賣了,現實存在的風險還是很高的。而買了房的人更是忐忑不安,生怕自己買的房子一路下跌,跌出自己買入時的價格,到最后自己豈不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。
聰明的人都明白,大家都是“買漲不買跌”,房市在上升的時候,要不要買房這個問題就很簡單,有錢就買,沒錢就湊湊錢再買。但是經過了嚴厲調控的現在,未來的樓市到底是個什么樣的走勢誰也說不好,此時買不買房就成為了一個嚴肅且認真的問題。這種進退兩難的情況下,更多的人選擇持觀望的態度,畢竟大家的錢都是辛辛苦苦掙來的,誰也不想打了水漂。但是不管買不買房,樓市的這幾個變化大家還是要知曉,做到心中有數。
調控不放松,穩字當頭
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,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、不是用來炒的定位,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。之后召開的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進一步明確,2019年要以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為目標,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。如果說之前的“穩”都沒能讓購房者切身的感受到,那么這次的“三個穩”可以說是給那些怕越等越買不起房的人吃了一顆定心丸。過去幾年,由于房產市場里部分投資客的惡意炒作,使得房子的金融屬性被過分夸大,越來越多的人認為買房是賺錢最快的渠道,甚至很多人不惜六個錢包加杠桿加超負債的買房,為的就是一買一賣來賺取差價。但是中國有句老話叫因果報應,什么事被逼到了極致一定會朝著反方向發展,對樓市有關注的人都不難發現,想要投機炒房的人逐漸的被驅出市場,既然國家想要房子回歸居住屬性,就一定會讓房價平穩下來,投資客逐漸消失也是房地產市場發展的必然結果。
小幅度下跌是正常,想要一路下跌不太可能
由于年底開發商都需要沖業績回籠資金,很多樓盤都有打折促銷的活動,更有甚者出現買房送寶馬車的現象,這讓很多想要上車的人紅了眼,大家紛紛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。很多人都天真的以為是不是買房的人越少,房企為了吸引消費者,房價就會一直下跌?這種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的,房價出現下跌,是緊密調控下的正常反應,而且一直以來,國家對房地產市場的態度是很明確的,既不希望過熱,也不希望過冷,所以購房者期望的某種極端現象是不太現實的。對于大部分剛需的購房者來說,最好的做法就是順應市場的發展,認清自己的需求和當前的樓市形式,別做太多白日夢。
多地房貸利率出現松動
從2017年3月初開始的最嚴調控已經過去了快兩年的時間,在這一過程中,銀行的房貸利率曾出現了一輪上漲,2018年5月,北京地區四大國有行均表示,將最低利率從央行基準利率的1.05倍上調為1.1倍,二套房貸款利率政策不變,仍為基準利率的1.2倍。不過近幾日,多地房貸利率松動的話題再次引起了業內的關注,1月8日,北京某報的記者調查發現,目前北京多數銀行首套房貸利率普遍執行基準利率上浮10%的規定,這一情形較去年四季度略有放松。銀行利率水平通常是信貸環境的“風向標”,正常情況下,年初都是銀行按揭貸款比較松動的時候,所以還在觀望的購房者,要注意留心這一信號。其實買房到底是虧錢還是賺錢,這本就是沒有一個正確答案的問題,所有的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論,具體的人還要具體分析,畢竟萬千世界中,每個人的情況都是獨一無二的,所以不能以偏概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