容積率大好還是小好,它間接反映了單位土地上所承載的各種人為功能的使用量,即土地的開發強度。容積率越高表示土地的利用率也就越高,但是對周邊的城市基礎設施的壓力也越大,加上小區內房子越密集必然會帶來高密度的居住人口,終導致小區內居住者的生活舒適度下降。
對于發展商來說,容積率決定地價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例,而對于住戶來說,容積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適度。容積率=地上總建筑面積/規劃用地面積。容積率較小,建筑密度一般也就較低,發展商可用于回收資金的面積就越少,而住戶就越舒服。通常來講,一個良好的居住小區,高層住宅容積率應不超過5,多層住宅應不超過2,綠地率應不低于30%。來看看容積率的相關規定和標準。
容積率標準
在建筑行業中,容積率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指標,一般由政府規定。現行城市規劃法規體系下編制的各類居住用地的控制性詳細規劃,一般而言,建筑容積率分為以下標準:
獨立別墅為0.2~0.5,
聯排別墅為0.4~0.7,
6層以下多層住宅為0.8~1.2,
11層小高層住宅為1.5~2.0,
18層住宅為1.8~2.5,
19層以上住宅為2.4~4.5,
住宅小區容積率小于1.0的,為非普通住宅。
容積率的影響因素
1、人口密度
高密度的居住人口還會對小區內的健身場所、兒童活動區域、娛樂以及樓宇內的電梯、消防通道形成比較大的壓力。在購買高密度小區時應該對此提出更高的要求。
2、安防問題
高容積率住宅居住密度大,所以出入的人會較多,外來人員混入其中的難度也會相應地降低很多。這就對高容積率住宅的安防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所以高容積率的住宅安防系統一定要跟上,不僅要加大監控設備的密度,而且也需要更多的巡邏人員來保證住戶的安全。
3、內部規劃
高容積率住宅對土地使用率的過分追求,小區內的樓層會比較高、綠地的比例也會相應的減少,從而影響居住區內的生活環境與品質。樓間距過近、小區內道路狹窄、停車位置不足也是高容積率小區經常遇到的問題。